OrbView-2卫星的发射历程始于1997年8月,标志着其太空探索的开始。作为一颗功能强大的太阳同步卫星,它的运行轨道高度为705公里(438英里),这样的设计使得它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稳定的观测角度,为科研和应用提供了持续的数据支持。卫星的使用寿命超过五年,这意味着它在轨道上持续提供了长时间的服务。
在1997年8月,美国GeoEye公司发射了一颗名为OrbView-2的低分辨率卫星,它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多光谱影像。尽管OrbView-2的分辨率仅为13公里,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能提供一幅大范围的图像,覆盖面积达到1,500公里乘以2,800公里,这对于地表观察具有显著优势。
现在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是GeoEye,全色分辨率是0.42米,Worldview-2全色是0.46m。辐照宽度这个词没听说过,不知你说的是不是刈幅:quickbird:15km IKONOS:11km Orbview:28km。
日本卫星分辨率18*18米。IKONOS-2,全色1米,多光谱4米。快鸟数据分辨率为44米和0.61米。高光谱卫星,波段数目多,波段宽度窄,波段分布连续,光谱分辨率高。图谱合一,实现了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有机结合。
年2月22日,具有立体观测功能的法国SPOT卫星搭载线阵CCD传感器,获取地面10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影像,为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提供了新的数据源,为摄影测量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
年发射的美国IKONOS-2卫星可获得4个波段4米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数据和1个波段1米空间分辨率的全色数据。IKONOS发射稍后,又出现了空间分辨率更高的OrbView-3(轨道观察3号)和Quickbird(快鸟),其最高空间分辨率分别达1米和0.62米。
卫星遥感探测技术在赤潮灾害监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提供大范围、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赤潮的发生机制,预测灾害的可能路径,为及时的预警和应对提供了宝贵的依据。然而,应对赤潮并非仅靠科技手段,人类自身对环境的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同样至关重要。
购买卫星遥感图,根据图上赤潮的区域和图的比例尺,用近似几何图形的方法计算。
第9章和10章探讨了透明度的变化及其在卫星监测中的作用,以及赤潮灾情要素的遥感探测,如浮游植物细胞数的探测和分布区判别模型。第11章至14章涵盖了海洋赤潮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设计、软件使用、业务化应用,以及国家赤潮立体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想和实施细节。
根据现场调查和海监飞机的跟踪监视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确认此次水色异常现象为赤潮,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发展,速度较快,对海洋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成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
王博亮说,现在常用的赤潮监测手段就是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赤潮的来临。如果天气好,没有云层,在卫星上拍到海面上出现了一片红,就表示可能发生赤潮了。这种方法受到天气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赤潮赤潮是一种能够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自然资源部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赵升解释说,赤潮的监测主要通过船舶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确定赤潮的发生位置和范围大小。通过海上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可以确定赤潮的种类和是否有毒。
被动式遥感监测主要依靠接收大气自身所发射的红外光波或微波等辐射而实现对大气成分的探测;主动式遥感监测是指由遥感探测仪器发出波束、次波束与大气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回波,通过检测这种回波而实现对大气成分的探测。
通过对穿过大气层的太阳(月亮、星星)的直射光,来 自大气和云的散射光,来 自地表的反射光,以及来 自大气和地表的热辐射进行吸收光谱分析或发射光谱分析,从而测量它们的光谱特性来求出大气气体分子的密度。
经过一系列的变轨,今年11月它将开展予定探测任务,考察任务预计将在2018年2月20日结束,由于朱诺可能污染木星卫星,NASA行星保护守则不允许它坠落木星卫星,因此朱诺号的结局只能是主动受控坠入木星大气层焚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木星气体成分,了解木星,这是必不可少的牺牲。
因此,绝大部分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仍然可用于高光谱数据;另一方面,成像光谱技术具有与多光谱技术不一样的技术特点,即高光谱分辨率、超多波段(波段1000,通常为100~200个左右)和甚高光谱(Ultra Spectral)分辨率(波段1000,主要用于探测大气化学成分)的海量数据。